我孩子属于“性格很特别( Anxiety, O D D, P T S D)”型的,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更适合他的特别需要)?
我有个这样的孩子:
超级聪明,但有症状:Anxiety、ODD 、可能还有 PTSD(尚未确诊),说话有时候口不择言惹人厌。他还有(在未成年人中少见的)严重的极端情绪障碍。是的,他每周都去看专科医生以及数个治疗师。
他不爱运动。行为表现不能算恶劣。但有时会情绪失控。常会争论任何话题,或者没完没了给我讲一些我这个当妈的完全没兴趣的话题,很累人。有时,他会让人觉得很烦人。
他的智力我觉得就算不上中学在家学习也可以最终考入大学完成理科类的学习。
目前的私校(学生比较多)里他是很另类的一个。学校想让他转学。学校的态度和措施也增加了我们做为家长的焦虑,我们很不满意。他需要的是支持照顾,而不是对他指指点点。
想给他换个学校。什么样的学校会适合他? 快被逼疯了。
州教育局有 flexible learning centres - 为那些面临失学的孩子。当然很多的情况跟你们的不同,但也有共性 - 需要 ILP (Individual Learning Plans), 需要增强孩子上学的投入心。
一些 Catholic 教会学校有这方面的 programs, 可以问一下 Catholic ED。
有一些关于这一类孩子的教育的 facebook 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39567289424327/
听说有的私校比较能够照顾这类孩子的情况。这样的私校不多见,办学理念令人佩服。比如我听说的那所私校位于墨尔本东南区,具体名字可能不宜在这里公开,感兴趣了解的可以私信。
又或者 Distance Education, 加之 TAFE 以及 work experience - 他就算不上正规中学,采用 home school,或 Distance ED 最后也有入读大学的其它渠道。
有比较专门的学校,提供像成人学习那样的灵活的环境。对于一些另类的孩子特别适合。但是不多,需要专门找。
有的学校理念比较包容,有给 quirky 孩子的 special programs,或者是学业上,或者是情绪上。
我就是提出个想法啊,如果他上了个精英中学,学习方面能有深度来使他感兴趣,也许其他的问题就会弱化?
学校的做法会随着教职工,特别是校长,的改变而改变的。我就听说过有的学校本来有针对类似这样的特别孩子的 programs,可惜逐渐变成了和其它学校一样。
ODD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对立性反抗症 简介:
研究指出,約有6-10%小童符合對立性反抗症的症狀:有抗拒、敵意以及反抗的態度和行為。他們的學業,以及和家人、同學的關係都受到嚴重影響。
男女比例:青春期前,較易發生在男童身上;青春期後,男女比例相若。
症狀(診斷依據DSM IV-TR)
-經常性的抗拒、敵意以及反抗的行為(一星期至少四次)
-時常發脾氣 (一星期至少兩次)
-時常與大人起爭執(一星期至少兩次)
-時常公然反抗或拒絕順從大人的要求或規定(一星期至少兩次)
-時常故意激怒別人(一星期至少四次)
-時常因自己的過錯或不禮貌而責怪他人(過往三個月經常出現)
-時常易怒或容易被人激怒(過往三個月經常出現)
-時常懷恨在心或心存報復(一星期至少四次)
相關徵狀及性格特徵
-較為好動
-自信心不足
-情緒容易波動
-對挫敗的容忍力較低
-愛詛咒、罵髒話
-濫藥、吸煙
-酗酒
患病的進程
-在6-7歲前病徵已經出現。
-早期對抗性行為只在家庭出現,慢慢普及致不同的環境發生。
-續漸產生,而非突發性出現。
-部份患病學童再會發展成品格失常症(Conduct Disorder)
www.psyclinic.com.hk
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 创伤后应激障碍 简介: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縮寫為PTSD,中文稱作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這些經历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有時候被稱之為創傷後壓力反應(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強調這個現象乃經驗創傷後所產生之合理結果。
PTSD的主要症狀包括惡夢、性格改變、情感解離、麻木感,例如情感上的禁慾或疏離、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健忘和易受驚嚇。
可能會造成這些症狀的過去經历可能包括:孩童時期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性虐待;歷經過強暴、戰爭、暴力攻擊、嚴重的車禍、目睹親人的突然死亡、自然災難如地震或海嘯、難產、校園霸凌。但這些因果關係並非是絕對的,個體也有可能在經驗創傷後並沒有出現全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
大部份人對創傷事件的情感會在幾個月後淡去。如果其持續過長的時間,就有可能導致精神上的失調。大部份經驗創傷事件的人並不會產生PTSD。PTSD是一種焦慮性失常,不應和一般的悲傷或創傷後之調適混淆,此疾病也有可能伴隨著其他精神疾病,稱作共病現象,例如重度憂鬱症及其他各種焦慮症、甚至一些成癮性疾病。
PTSD的發病時間可能會延遲數年甚至數十年。創傷記憶有時候會被貯存在程序記憶中,當病患做了某一特定身體動作時,便觸發了創傷後壓力症。延遲發病的PTSD也有可能在另一個壓力事件下浮出檯面,如親友死亡、或被診斷患有重大疾病時。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一個相較之下在精神疾病學中較新的診斷,第一次出現在1980年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其發展有部分社會、經濟和政治上的因素。起初是針對從越戰退伍後的老兵被發現其受到這樣的精神疾病症狀所苦,於焉展開對此疾病的研究,之後更擴及到受性侵害者及目賭災難或親人死亡個案。
診斷標準如下:
1.此人曾目擊、經历、或被迫面對一或多種事件,牽涉實際發生或未發生,但構成威脅至死亡或身體傷害等。此人之反應包括:強烈之害怕、無助感、或恐怖感受。兒童則可能以混亂或激動之行為表達。
2.此創傷事件,可以下列方式,被再度體驗:反覆之痛苦回憶或夢境,類似情境引發之強烈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
3.持續逃避與此創傷有關之刺激,並有著一般反應性麻木。如避開話題、創傷地點,無法記起事件重要部分,減少重要活動與興趣,對前途悲觀,無法再愛,不期待再能有事業、婚姻、小孩、或正常壽命。
4.持續過度警醒。如難入睡或保持睡著,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受驚嚇等。
5.此障礙總期間,超過一個月。
6.造成臨床上重大痛苦,或功能損害。又在壓力事件後六個月方出現,屬延遲發作型。
PTSD造成腦部、體內的生物化學變化,也會有腦部神經廻路及形態學上的改變。
www.sunshine-clinic.com
廣泛性焦慮症和恐懼症 简介
廣泛性焦慮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和恐懼症(phobic disorders)的特點是會過度地擔憂和預期危險即將發生。除了心理症狀,也有生理症狀,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每一個人在每一天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焦慮,而每個人都會有某些令他特別害怕的東西。究竟要有多少焦慮才算是太多?焦慮症是否有任何有效治療? 正確認識焦慮症,可以消除對焦慮症不必要的焦慮。這正是克服焦慮症的重要一步。
焦慮症的種類包括:廣泛性焦慮症、恐懼症、驚恐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等。焦慮症是很常見的。高達20%的人可能在一生中曾患上一種焦慮症,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約為 2比1。
每人每天都會感受到一定程度的焦慮擔憂。對潛在的威脅感到焦慮與恐懼是與生俱來的自然反應。事實上,感到懼怕是人類生存所需的必要技能。因焦慮而產生的不安感會有助我們避免危險。但是,過多的焦慮感卻會適得其反,使我們不安,進而減低我們的工作能力。所以要決定焦慮感會否過多,就要視乎我們日常生活的功能受到多大程度的壞影響。「能力表現」跟焦慮感的關係可以用一個倒轉的「U形」去理解。適中程度的焦慮感會改善工作表現;相反,過高的焦慮感會減低工作表現。因此,當你的焦慮感達到一個程度是減低你的工作表現,並同時引起不安,這就是過多的焦慮。在不同種類的焦慮症中,焦慮的程度、持續性及誘發的情況都不同。
焦慮症的主要徵狀有兩種:1. 從「思想」的角度來說,會有過多的擔憂及預期會有逼切而又不能避免的危險發生;2. 而身體會有不良的生理反應,例如:心跳呼吸加速、胸部與腹部不適、肌肉緊張、口乾、出汗等。
焦慮症的成因涉及遺傳及環境因素。家族病史、童年創傷經驗、父母本身的焦慮表現、生活壓力、缺乏應對困難的技巧等都是造成焦慮症的風險因素。
異常的焦慮會以兩種模式表現出來¬¬—第一種是一種廣泛及持續不斷的焦慮感; 另一種是偶發性焦慮表現。 這種廣泛及持續不斷的焦慮感既不是單一的發作,也不因某特定情景而誘發,而是會持續地出現達數天,甚至是數月。這種焦慮感的感覺不算太強烈,但卻與日常生活大部分事件有關,例如:工作與學校的表現、個人責任等。廣泛性焦慮症的病人會有廣泛及持續不斷的焦慮,對生活瑣事都異常擔憂,亦難以控制這份擔憂,使自己在六個月或以上的時間內經常陷於憂慮的狀態。廣泛性焦慮症的病人也會有其它身體徵狀如心情躁動、容易疲勞、難以集中精神、容易發怒、肌肉緊張及睡眠困擾 (難以入睡或持續驚醒)。
另一種則是偶發性的焦慮感,這會在不同的時間、甚至突如其來地侵襲患者。而這種偶發性的焦慮感通常較廣泛性的焦慮感強烈。恐懼症和驚恐症的患者所感受的焦慮就是偶發性的 恐懼症中的偶發性焦慮是由某特定懼怕的情景或物件誘發出來。(相對於同樣以偶發性焦慮的方式表現出來的「驚恐症」,其焦慮感的誘因並不侷限於某特定情景,而是難以預料的。詳情請參閱「驚恐症」的文章。)
根據誘發焦慮感的情景而區分,恐懼症主要可以分為三種: 廣場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及特殊恐懼症。不同種類的恐懼症都會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患者會避免遇到引起他們恐懼的情景或物件;或懷着巨大的壓力、焦慮感以勉強自己忍受面對。 患有廣場恐懼症的人害怕人群擁擠而又難以即時逃離的地方,例如巴士、火車、升降機內。因此,患者可能只有在信任的人陪同下才會離開家中。更甚者,嚴重的患者會完全無法離開家中。同時患上廣場恐懼症與驚恐症是十分普遍的,因為患者會害怕恐慌發作時不能逃離人多擠逼的地方。 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會害怕出席曝露自己於陌生人或要遭審視的社交場合。患者會強烈懼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洋相。雖然患者會意識到這種焦慮是過多及不合理的,卻不能因而避免懼怕曝露於人前的焦慮感。這些社交場合包括個別場合,如公眾演講,到幾乎所有家外進行的社交活動。 患有特殊恐懼症的人則對廣場空間及社交場合以外的某特定物件或情景而感到恐懼。例如高處、黑暗的地方、血、針、動物或昆蟲。
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都需要咨询专业医生。
心理治療,尤其是認知行為治療,是有效的療法,可以配合藥物治療一同使用。由於逃避感到害怕的情景是恐懼症的核心現象,心理治療重要的一環是逐步幫助患者面對害怕的情景,例如首先是想像該情景,然後才漸漸幫患者置身其中。
重要的是要記住,接受心理治療並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接受心理治療就有如健身一樣,健身教練指導及鼓勵你去完成一系列的訓練。歸根究底,是你自己拿出勇氣、決心和毅力去完成教練指導及鼓勵你做的事。在心理治療中,所有療效都有賴你努力去令自己有新的行為及思考模式,沒有人能代替你的角色。
http://www3.ha.org.hk/cph/imh/mhi/article_02_03_04_chi.asp
– 明智教育咨询预约主页:www.b2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