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报告的内容
每个学生每年会从各自学校收到两份(或四份)关于在校学习情况报告。也有的学校每个 term 都给出两份。从这些报告里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情况。但很多人表达感受,觉得报告内容空泛笼统,用处不大。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会“欣慰”地获知很多家长都持类似观点。这里有几个因素:
学校需要顾及学生的感受,不希望学生失去进一步学习、提高的信心和热忱。尤其是低年龄的年级,孩子可变性极大,现在学习不好不代表高中、大学学习不好。这样考虑的结果是报告用词回避负面词汇,用代表正能量的语句描述。每份报告需要多位老师同意才能最后定稿。笼统空泛不可避免。
学校遵从的学生报告打分指引使得笼统不可避免。比如,C 是达到本年龄段的学习要求,涵盖面很广。很多学生都会在某一、某些课得 C。实际上得 C 的学生间差别不小。类似地,同是得 A、得 B 的学生之间差别也有。打分的笼统必然决定了报告的笼统。
小学老师需要准备几十名学生的报告,中学老师更是多不少(教多个班级)。尤其是专项课老师,比如体育艺术类,更可能达到一百五十名学生以上。老师们势必需要一种工具来帮助撰写学生报告。这种套路存在很多年了。老师从一个“评语库”里面选择现成的句子,放入具体的名字,连贯成段落。现在软件技术进步,这类工具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了(例图见下)。这样产生的报告自然个性化程度低。
没有家长实际感觉这样的做法“欣慰”。只能尽量捕捉报告里或许存在的一点信息。
– 明智教育咨询预约主页:www.b2se.com